水處理科技在水凈化中的使用非常多,其意義就在于既可節省資源和節省金錢又可造福后人。我國嚴峻的水資源問題已經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我們要充分地認識到,節約和保護水資源,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水處理科技在水質凈化中的使用
通過物理的、化學的手段,去除水中一些對生產、生活不需要的有害物質的過程就是“水處理”。而污水處理的核心就是處理掉污廢水中的污染物,使污水達標排放,減少對水體的污染,現在社會二氧化碳是造成**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是大家都有所共識的,二氧化碳現在已經不再是無害氣體了,已經被看做是**要進行管制排放的氣體。這種觀念是對以往我們凈化水質的想法一種沖擊。
凈化城市產生的污水,解決這些的廢氣包含著兩個部分:一個是污水中含有碳物質轉化而成的CO2,一個是能源消耗而產生的CO2。有數據表明,凈化城市的污水所產生的CO2達到0.29公斤每噸水。
十萬噸規模的凈化水質工廠排放出的CO2跟將近4000戶居民全年的總排放量大約相同。
基于我國的經濟方略,節能減排,減少污水廢氣廢物的排放現在已經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對于那些能源消耗過高的凈化手段就沒有了優勢,而節約型的水質凈化科技將成為今后世界各國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
水在自然界中本身有**的自凈能力,超出水體本身的自凈能力,就會造成污染。因此對污水的達標排放是十分**的,**引起各排放個體的高度重視,而從排水出口加以控制要求污水達標排放是治理水體污染的根本。污水處理方法分四種,一般廢水分物理法、化學法,物理化學法和生物法等。我所工作的公司對污水達標排放十分重視,堅持執行**二級排放標準,采用物理化學法對廠區污廢水進行處理,使污水達標排放.
1、水重復利用的意義
水是生命之源。所有生物的****都離不開水,然而水并不是取之不盡的。水,確切的說是淡水,是生物所需的。而水是占地球約70%的面積,可是其中97%是海水,剩下的里面除去冰川,和咸水湖之外,**2%是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因此對污廢水處理并重復利用顯得尤為重要,說到水的重復利用,就不得不說一下什么是中水。在我國,關于中水的概念可以表述為:在生活、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水和廢水經凈化處理后,達到**《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或者工業用水水質標準,可在**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
中水在經濟發達**已經被廣泛使用,并且使更多的工廠行業開始使用得到凈化后的污水。**有一個洲,這種污水再利用的工廠達到200多家,每一年都為將近900個個體提供中水使用,中水用水量能夠達到將近500億。這種污水再利用不但經濟還對環境保護有重大作用。
我國目前 近700 座城市中有 400 多座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其中 超過100多 座城市嚴重缺水,日缺水量達 1600 萬立方米,年缺水量 60 億立方米,由于缺水每年影響工業產值 2000 多億元人民幣。 尤其是北方城市普遍缺水,水資源已成為這些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因此污水的再利用意義重大,**引起每個相關個體的重視。
2、中水利用
(1)工業用水的回用
不同工業企業在生產作業中產生的各種冷卻水、鍋爐用水、生產和加工用廢水、清灰除塵用水等等都是可以經過初級水處理而后再重復利用的水??蓪⑻幚砗笏糜诠I企業的清潔、綠化、生產用冷卻等等一些地方。在日本,有2/5的中水被用于各種工業途徑**減少了水資源的使用。我公司主要采用物理化學處理法對生產生活污廢水進行處理,并將處理后的水用于設備的冷卻用水等,每年可節約用水近萬噸。
(2)居民及社區的非飲用水回用
對于居民可以用中水進行沖廁、清洗車輛、噴灑道路,綠化澆水。從居住的環境和經濟角度來看,中水的利用不僅改善了居住環境,并且降低了生活成本提高了居住生活質量。**一些洲在20世紀60年代利用中水建造人工湖,開展各種游船游湖活動,為人們的業余生活增添樂趣。
二、水處理行業的前景
水污染及水質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盡管我國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據統計,在我國每天的污水排放量中,工業廢水占總數的60%多,如何將工業廢水進行無害處理,將其變廢為寶,重復利用是當前重要的問題。而城市污水處理技術從“七五”**科技攻關開始逐步進行研究。經過“七五”、“八五” 和“九五”期間的努力,我國在城市污水處理技術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就,成果豐碩。同時,近20年來,隨著改革開放也不斷引進國外新的工藝技術。就工藝技術而言,與**上的差距已經縮小。
進入新世紀,政府對水污染嚴峻形式的重視程度和治污投資力度逐步加大,**各大中型城市、縣城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步伐加快,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或超過70%;著力推進結構減排,加大對造紙、釀造、印染等行業落后產能淘汰力度,大力推進技術改造;積極推進農村污水的處理和資源化。這些措施扭轉了中國在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水污染繼續惡化的不良勢頭,顯著改善了水環境。
今后,要加大對污染源排放的控制力度,工業企業要采用深度處理達到穩定達標排放;加強污水處理廠運營監管,增加科研投資,強化員工防污節能意識,**新的治理技術和設備的開發和應用。政府部門加快相關政策、法規體系的建設;加大水污染防治監督檢查力度,進一步完善水污染防治保障機制,加快污水處理行業產業化、市場化的步伐;還世界一片藍天碧水。